生死大事季刊-冬季號

生死大事季刊-冬季
 
     人物版     生活版      產業版     佛法版 

 








「義診濟世 報四恩」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陳冠福醫師專訪 

 

人與人間談話若是投機,相處起來便如沐春風…會開始在山上義診,原因也是如此單純。因為有因緣相談甚歡,陳冠福醫師心中惦記 老和尚向他說的:「要發心啊…來發心!」隔年開始投入僧伽醫療與山上的義診工作,一發心便是19年。

一次善因緣 種下日後菩提苗在台南開業的肝膽內科醫師陳冠福,雖然平日執業非常忙碌,但是從19年前開始默默發心,一年幾次定期回中台禪寺義診;這些年來除了替山上法師和發心義工看病,更在建制過程為當時不足的僧伽醫療環境,提供許多專業的建議與協助,近兩年因為身體狀況不堪過度勞累,才停下義診工作。陳醫師說一開始是同修傳英在同事太太的接引下,踏入普佛精舍聽經聞法、接觸禪修,後來有一次員工旅遊在奧萬大,途中的行程也安排到中台禪寺參訪,當時很幸運有機會和開山祖師 惟覺安公老和尚一同餐敘,不論對於中台禪寺的環境、以及席間和 老和尚談話的內容,都讓陳冠福醫師內心有很大的感動,感受到這裡就是自己往後將信仰與依靠的地方,在心中種下了有時間就該回山上義診的種子。在餐敘後隔年,陳冠福醫師決定履行當時心念,開始在百忙之中,抽空利用新年假期或法會因緣回山,從此年年義診沒有間斷。 發心義診 與僧寶及居士結緣陳醫師回憶起當時的狀況,他說:「那時醫護室在小禪堂隔壁,一切都還十分簡陋。法會期間掛單在山上的短短1、2天也是忙得不得了,除了為身體不適的發心居士、家屬看診,有時睡到一半還要被叫起來看望半夜發燒的孩子。而且當時山上的醫藥不夠齊備,還未建置藥品的歸檔管理機制,因此連義診要用的點滴跟藥品都會自己準備。」醫師笑著說,當時就等於是把診所的人員、藥品跟簡易的看診器材…整個一起打包帶來山上發心的概念吧。醫師接著說:「當然,現在山上的醫護室設備已經比一般開業診所還更加完善了,並且到山上義診的都是醫界各領域的知名醫師,大眾實在很有福報!」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積累,陳醫師認為除了 老和尚的遠見和悲心願力,他分享自己不間斷的動力:其實是因為開始義診後,才明白每位僧寶為了弘法度眾,往往不惜色身、不辭勞苦,惜福節儉到僧服裡面縫了又縫、補了又補,卻總是將最好的留給眾生…他深深被這份無私的慈悲所感動,十幾年下來和山上的法師們感覺早已像家人一樣了。圓滿佛事 家人親戚合和歡喜因此當陳冠福醫師自己的父親與母親往生時,能夠讓埔津公司辦理身後禮儀,並在最後佛事中由遠道而來的清淨僧寶,為父親及母親圓滿最後一場功德殊勝的超薦法會…陳醫師說:「當時真的感到很欣慰!除了如法莊嚴的儀式安住了自己與家人的身心,看見這麼多熟悉的法師蒞臨,就好像家人團聚一樣倍感溫暖與親切,真的很感恩三寶,感恩埔津。」因為全家只有陳醫師與同修傳英接觸道場,醫師說草地人重民間習俗,遇到喪事會請師公舉行道教儀式,過程中埔津公司的師兄們很親切地協助家人,從助念到最後的細節都兼顧到家人們的想法,不僅讓學佛的人滿意、就連不同宗教信仰的家人們也都很歡喜,這實在是件很不容易的事。

 

中南寶塔 安住用功的正法道場由於陳醫師的父親在民國九十五年時,因中風臥床四年後離世,說起督促自己學醫的父親,陳冠福醫師滿懷敬畏與感謝,他說當時父親一路苦心栽培,才有現在的他;因此在父親臥床期間,每天不管工作再忙都一定到床前陪伴,為父親按摩、翻身…盡長子的孝心,而身為長媳的傳英照顧公公更是盡心盡力,讓原來道教信仰的母親和弟妹,願意將父親身後事交給傳英籌辦。當時傳英帶婆婆去看位於台南新化的中南寶塔、感受正法道場的清淨法界,讓婆婆也能體悟到,每天早晚課有清淨僧寶誦經回向的中南寶塔,是往生後能安住、修行用功的好地方,因此同意兩老以後的牌位都將安置於此。因此傳英依照她生前的心願,在今年七月再度委託埔津公司舉行告別佛事,更在八月盂蘭盆法會時,全家一同到中南寶塔用功回向。無能免斯 生命課題要及早準備陳醫師說高齡91歲卻還很健朗的母親,是因為某個炎熱午后外出不慎中暑,回家倒下後一個多禮拜就捨報了,相對於父親走時內心已有準備,母親的離開對陳醫師來說實在突然,內心也更加不捨…因為比起景仰敬佩的父親,成長過程為陳醫師打理一切日常起居的慈祥母親、感情又更是親密……陳醫師說起母親時,和藹笑容中眼眶也不禁泛紅閃過淚光:「最後有機會照顧及付出、也是一種道別的準備;雖然母親有福報才離開得快,卻因為突然而不免有些遺憾。所幸埔津公司同仁一路的關心協助,在自己沒有心理準備的倉促下,還是得以圓滿一切禮儀。如法清淨的佛事不但利益亡者,更讓不同信仰的家人都能認同,事後更是一直稱讚佛事莊嚴殊勝,讓家族中的每個成員,都能圓滿地盡到自己的一份孝心。」此生能以佛法的慈悲與智慧、幫助父母親圓滿告別,讓父母與三寶結下更深刻的緣分,陳醫師內心感到踏實而無憾。同時他也深刻感受到無常的力量,體悟生老病死無能免斯者;更應該把握有限的生命好好修行,於是在73歲終於踏入精舍聽經聞法,為了自己終有一天即將到來的生命課題做好準備。

 



「家庭覺醒」賴佩霞    的故事

 

   告別過去陰影,才能接納幸褔…

 

 

 

淡出螢光幕後的賴佩霞創作生命更加精彩,不僅嘗試寫作、攝影,更擔任女性《魅麗雜誌》發行人…她透過書寫自傳《回家》,分享個人經歷及成長過程對她帶來的影響:從小單親家庭環境,讓賴佩霞在被父親遺棄的現實、與強勢母親的影子下長大成人,心中一直渴望擁有完美的家庭,於是在充滿憧憬地結婚之後、用盡一切努力婚姻卻還是破碎收場。於是她不禁開始思考,為何一切會事與願違,讓人最想擁有的家、怎麼也成為她最想逃開的地方…如果她無法避免複製上一代不快樂的相處模式,又憑什麼給孩子一個他們想回的家呢?於是,賴佩霞學習回到問題源頭的自心之「家」,開始反省和改變自己,勇敢面對曾讓她充滿抱怨的家人關係,並試著接納相處、放下心中芥蒂與批判;因為她從身邊無數好友及同修身上深刻地發現:所有成功、快樂、覺醒的人,一定都與父母擁有和諧的關係。相反地,無法與父母建立良好溝通與理解的人,往往在婚姻、財富與事業上都很難順遂如意。因此她說:「回家,是生命覺醒的第一步,也是通往快樂人生必經的路!」

 

 


「沒世遺愛」蔣勳的     故事

      捨得,捨不得都是人生功課

 

蔣勳出版過一本關於《捨得,捨不得》的散文集,紀錄他旅行各地讀誦《金剛經》、思考關於放下的體悟。在受邀演講時他曾分享與《金剛經》的因緣,是與父親之間的一段小故事,簡單而感人。他說,父親曾在大一時送給他一個裝著《敦煌莫高窟金剛經抄卷》的木盒,由於父親向來只送有勵志作用的紀念,讓年輕世界、配樂還是披頭四的蔣勳感覺它很麻煩,於是就隨手擱在了書架上…直到匆匆25年過去,忽然有一天接到溫哥華打來緊急電話,告知父親病危的消息。記憶中父親身體一向硬朗,除了訝異更讓蔣勳驚覺竟然從沒思考過死亡。

 

飛機上這卷從未細讀過的《金剛經》,安撫了不知能不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面的焦急。蔣勳說讀到卷末,寫著咸通九年王玠發願為亡故父母刻經,要幫助所有人面對人生中難以度過的關卡;於是父親彌留之際,蔣勳就在床邊讀誦這部《金剛經》送父親往生。後來,這也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功課,當後50歲的學生們陸續面臨與至親告別的時刻,他便分享自己故事來安慰,蔣勳說:「因為生命中往往多麼捨不得,卻又必需要學會捨得…」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回上方目錄











 




「身後事」要生前規劃!別讓遺產成為子女失和的紛爭……

 

   本文諮詢莊美玲律師

 

 

台灣是情、理、法的社會,非不得已才會鬧上法院解決…特別是遺產處理,即便有糾紛也是家族內的事,一旦進入法律程序,家人關係的裂痕往往已經很難再修復。不過,因遺產糾紛而進入訴訟的案例卻有逐年增加的趨勢,莊律師提醒有智慧的長輩們要在生前做好規劃,別讓身後事成為子孫紛爭!

由於大環境的經濟衰退,近年爭取遺產的案件也越來越多,這些人的上一代、也是現在要過往的人,是見證台灣經濟奇蹟的世代、也是史上最幸福的黃金老年,各項福利健全運作,房產價格並非遙不可及…反觀下一代所面臨的物價與經濟壓力,莊律師認為或許這也是造成近年遺產糾紛增加的原因之一。「特別是這些長輩們往往是家族內的核心,在的時候家族自然能夠和合,一旦離開後家族失去了仲裁的標準,兄弟姊妹間加上配偶的變化因素產生,如何考量並避免子女往後可能會因遺產產生的糾紛,在生前將身後事妥善規劃,實在得依靠長者的智慧。」子孫爭遺產生前難預料莊律師舉她曾遇到的案例,因為長輩沒有事先先規劃,無常一來、許多意想不到的糾紛都會產生,結果不僅子輩之間吵成一團、就連孫輩也加入戰場,過程中互告家暴、恐嚇等,家族之間分化、彼此懷恨,就算掃墓、拜拜都要互相避開,一家人產生嫌隙、甚至不願在同一場合碰面,這樣裂痕出現後便很難再修復……原來能夠當彼此的貴人,最後親人卻成為了仇人,實在相當可惜;相信也不是當初長輩所樂見的。「預立遺囑」有效避免糾紛除了要了解預先規劃的重要性,莊美玲律師提醒大家目前法律上認定有效的遺囑方式有:(1)自書遺囑(2)公證遺囑(3)密封遺囑(4)代筆遺囑(5)口授遺囑。這五種方式其中任何一種都可以,但一定要是這五種之一,如果不按照這五種方式之一,在法律上會被判定為「無效的遺囑」,結果就會回到法定繼承規定,這樣就失去訂立遺囑的意義了。莊律師建議可以採取自書遺囑再密封公證的方式,不但費用便宜、更降低往後產生爭議 。只是不論哪一種方式的遺囑,都不能侵害繼承人的特留分,另外也可以在遺囑當中表明要遺贈(贈與)、或指定遺囑執行人負責遺囑的後續執行。「遺產繼承」常見錯誤觀念一、關於「遺產」與「法定繼承人」遺產=資產-債務-配偶應分配財產(依夫妻財產制)-稅捐假設家庭中的先生往生,依法律規定,配偶及子女為法定繼承人,按人數平均繼承遺產,但首先要知道「遺產」的範圍,並不是所有死者名下的財產都是「遺產」,其中經常被忽略的是「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」,分配完,剩下的部分才是「遺產」。而第一順位法定繼承人除配偶外,為直系血親及親屬,男生女生的繼承權都一樣。常見的誤會是哥哥、弟弟認為姐姐、妹妹沒有資格分遺產,或者應分比較少,意思意思就可以了,這是不符法律規定的觀念。二、勿提領亡者戶頭裡的錢也常發生生前負責照顧亡者的女兒,在亡者往生後拿他戶頭裡的錢來辦喪事,這樣也觸犯了法律。莊律師特別提醒:「在親人往生後,千萬不要以亡者名義去提領存款,這樣會構成偽造文書等罪嫌,另外,未經全體繼承人同意就處分遺產,也會構成侵占罪嫌。即便亡者生前有交代,因為依法律規定,自然人在死亡後所有權利與義務都消滅了,遺產的權利已經是屬於全體繼承人的,亡者的意思已沒有意義了!如果是要執行死者生前交代事務,最好還是徵得全体繼承人的同意,否則不但引發糾紛、還可能產生民、刑事的法律責任。」三、完成清算前勿私自處理遺產由於現行法律是規定「繼承人對被繼承人債務,以因繼承所得的產為限,負清償責任」,現行法定繼承,是採取「限定繼承」的精神,就算往生者有債務問題,繼承人只要以所得遺產為限、負責清償即可,但賦予繼承人清算之義務,繼承人要在知悉得繼承起3個月內向法院申報「遺產清冊」,在完成法院清算程序前,千萬不要私自清償或是依照亡者生前的意願贈與,才能確保不須拿自己的財產替親人償債。另外申報「遺產清冊」前,最好先向國稅局與壽險公會查證被繼承人的財產與保險明細;也要記得「法定繼承」,也應繳納遺產稅以免受罰。四、往生前兩年的財產贈與都屬「遺產」另外繼承人在親人往生前兩年內,從被繼承人受有財產之贈與者,該以財產視為該繼承人分得之遺產。還有,不論是因結婚(如嫁妝)、分居、幫助事業的資金贈與,除非被繼承人贈與時有反對之意思表示,否則都必須列入為「應繼遺產」,由該繼承人之應繼分中扣除。

 

「禮儀流程」預約諮詢規劃的重要性,許多時候人的慌亂與恐懼是來自於未知的情況,要避免往生時自己和家人的不知所措,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預約諮詢與規劃,及早了解各種情況、預先做好準備。埔津公司營運長黃明香說:「一般家屬對於臨終時的生死資訊、相關的禮儀流程和做法不甚了解,因此在親人往生後往往焦急萬分、不知所措…其實別等到非不得已,才在這樣的狀態下去了解,平常就可以透過預約諮詢,讓埔津公司服務人員,以多年累積的工作經驗、與你及家人一起當面溝通、事先了解,各種流程的可能性及處理方式。這樣無常的因緣到來,自然不會手忙腳亂。」因為透過預約諮詢服務,從臨終關懷、第一時間往生後的助念地點、靈堂設置、做七佛事、告別流程…不同規模,所有大大小小治喪事宜規劃等。不僅讓家人能事先了解,心中也比較踏實、有安全感。埔津公司的營運長黃明香說明:「在最後階段,每位家屬們最渴望知道的就是如何讓亡者安詳離去,因此除了在臨終關懷階段,陪伴及教育家屬正確的知見觀念,在往生的第一時間更要引導家屬助念、利用佛法的道理為往生者開示,讓往生者與家屬都安住在佛號當中,其他瑣碎的物料如往生衣物、往生被、念佛機、水床等,乃至家中助念及靈堂空間的規劃整理…埔津公司人員都能為家屬服務,只要依循著事先了解的流程進行,不論往生者或家人都能在平靜、祥和的法界當中,圓滿至親生命中的最後一程。」人的一生,可以沒有愛情,卻不可能沒有親情;這份「愛的功課」將終其一生相隨,每個人都必須學習圓滿關係的解答…最後,在陪伴親人老去的過程當中,看見自己也將面臨的人生階段;並透過他們學會,該如何面對、如何說再見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回上方目錄 








「佛陀的遺囑」

 

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云:「十方如來,憐念眾生,如母憶子。」在佛陀即將入涅前,將眾生囑託地藏菩薩而在忉利天宮說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,教育我們死亡只是往生下一段旅程的轉接,要如何把握臨終修行、利益先亡…除了是佛法中闡揚孝道的經典,亦是佛陀對末法時代眾生、猶如母親對孩子,最後的殷殷期盼…

 

 

一個人往生時,到底怎麼樣的佛事才算如法呢?要怎麼做才能真正利益亡者?《地藏經》的〈利益存亡品〉中,佛陀明白開示了如何做即能達到「冥陽兩利」。正如同埔津公司一直宣導的,家屬在親人往生時,最重要的四件事:1.臨終助念、2.誦經回向、3.供養三寶、4.慈悲吃素,能做到就是對往生者最大的功德了。

一、臨終助念《地藏經》云:「長者,未來現在諸眾生等,臨命終日,得聞一佛名、一菩薩名、一辟支佛名,不問有罪無罪,悉得解脫。」 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:「助念,助是幫助、念是正念,憑藉大眾念佛之力,幫助臨終者或亡者,提起念佛之正念,助其趣向善道,得到解脫。」所以不但自己平日修行要有功夫,更要能把握臨終一刻,正念往生;若有因緣幫助往生者助念,不但助他提起正念、不因執著或驚慌恐怖而墮惡道,同時也是成就自己慈悲的菩薩行。

二、誦經回向 在〈利益存亡品〉中有提到:「臨命終時,父母眷屬,宜為設福,以資前路;或懸繙蓋及燃油燈、或轉讀尊經、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,乃至念佛菩薩、及辟支佛名字。一名一號,歷臨終人耳根、或聞在本識,是諸眾生所造惡業,計其感果、必墮惡趣。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,如是眾罪,悉皆消滅。」告訴我們除了可以高掛幢、幡、蓋供養諸佛菩薩,更要替往生親人誦經、將光明與智慧的功德回向。

三、供養三寶 《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》中,佛告弟子:「欲得報恩,為於父母書寫此經,為於父母讀誦此經,為於父母懺悔罪愆,為於父母供養三寶,為於父母受持齋戒,為於父母布施修福,若能如是,則得名為孝順之子……」如果能為往生的親人布施、供養三寶,功德金拿來建設道場、利益眾生,不僅與眾生廣結善緣、布施功德可作為險路資糧,更讓往生的親人能夠生生世世與三寶結下修行的清淨法緣。

四、慈悲吃素另外,不只是在世時可以為長輩受持齋戒、慈悲吃素,在親人往生後更是應該如此,也不應該為了祭拜而殺害眾生以免添造新業。因為〈利益存亡品〉云:「是故我今對佛世尊、及天龍八部人非人等,勸於閻浮提眾生臨終之日,慎勿殺害,及造惡緣,拜祭鬼神,求諸魍魎。何以故?爾所殺害乃至祭拜,無纖毫之力,利益亡人,但結罪緣,轉增深重。」此時,殺生祭拜不但沒有絲毫幫助,反而還會增加亡者罪緣。

四十九日 天天都是用功日正如同《地藏經》上說的:「無常大鬼。不期而到。冥冥遊神。未知罪福。七七日內。如癡如聾。或在諸司辯論業果。審定之後。據報受生。未測之間。千萬愁苦。何況墮於諸惡趣等。是命終人。未得受生。在七七日內。念念之間。望諸骨肉眷屬。與造福力救拔。過是日後。隨業受報。」親人往生在四十九天內,天天都是做七日、天天都是用功的好日子;加上親眷能到佛寺中,在法師的帶領下為往生的親人誦經超薦,用功回向,亡者有了福德、善業,就能減少墮入三塗惡道的因緣。以相表法 如法顯發真孝心 許多經典之中也記載了佛幢、幡、蓋及燃燈供佛的種種殊勝功德。因此埔津公司除了宣導親人眷屬助念、誦經回向、供養三寶、慈悲吃素,最後在告別超薦佛事中,更依循《地藏經》所說:「如法高懸佛幢、幡、蓋,轉讀尊經,燃燈供養諸佛菩薩。」以殊勝的幢幡為法器,代表佛陀弘揚解脫智慧大法的標誌;佛前供燈作為祈願,代表照破幽冥痴暗的光明…這些以相表法的莊嚴佈置,將一一呈現在每位往生者的告別式中。佛法中孝親典範《地藏經》 佛陀在天上為母親說法,文殊菩薩請佛為大眾講解地藏菩薩過去世為婆羅門女、光目女時,如何廣造眾善、立下大願,最後能以孝心救度身處地獄的母親。我們看到了佛與地藏菩薩以身作則、依然孝順父母,何況身在三界的我們更要精進用功,報父母、三寶的深恩。也因此《地藏經》可以說是佛門中的孝經典範,也是佛陀愛護眾生的遺囑。《地藏經》中佛陀的諄諄教誨,身為佛弟子的我們就應該要依教奉行。有鑒於現今社會喪禮習俗亂象充斥,種種繁瑣禮節和代代相傳的民間習俗,實際上對生者及亡人沒什麼幫助,一般人更因為知見觀念不清楚而產生種種疑惑…這些民間習俗,若不依著做又感到心中不安,到最後只好隨順習俗行事,如《地藏經》云:「無纖毫之力。利益亡人。但結罪緣。轉增深重。」所以,最重要的是一場清淨如法的告別式,能讓我們對父母盡最後的大孝。